蒼穹不負少年意 歲月不枉趕路人 | ||||||
——記洱源項目女項目經理王玲
| ||||||
在很多人看來,做項目施工都是“老爺們兒”的事,因為工作性質、工作環境等因素影響,很少有女同胞能堅持在工地一線工作??稍诙茨翀鲰椖坎烤陀幸晃慌荆悍畔隆凹t裝”換“工裝”,帶領著一幫“老爺們兒”風風火火地干工程,進入水電一局工作十多年,足跡遍布東南西北中,常稱自己為“追趕太陽的人”,她就是出生于“三秦大地”的來自西北的“女漢子”王玲。 敢打敢拼的西北“女漢子” 她,溫文爾雅,不失“大西北”的熱情豪邁;文才理略,方顯時代青年韶華。從大學一路走來,十二年的坎坷風雨,磨去了她青春的稚氣,從福建仙游抽蓄項目出發,在山東沂蒙項目蛻變,到獨挑大梁擔起洱源牧場項目大旗,她從不停歇腳步,似乎總是在和時間賽跑,從普通的大學生蛻變成項目負責人,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每一步也都是前一步的超越,其中艱辛、其中思念、其中苦悶、其中彷徨,都化為了她辦公室中那凌晨的燈光。 她是專業上的一把好手,技術活兒只要她一搗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資料員、技術員,到工程部副部長、部長,再到副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這是水電一局導師帶徒“傳、幫、帶”企業文化的體現?!耙粋€合格的技術干部沒有經歷過兩三個項目、沒有數年的沉淀是不行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經歷和直面各種困難及挑戰,具備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是每一個技術干部必須的先決條件”。直到現在,她也經常用她“師父”教育年輕技術干部時的這番話來鞭策自己。她沒有辜負公司和項目領導的重望,用追趕太陽的毅力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 會用好“鋼”的技術干部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011年畢業于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她,以“闖”、“創”、“干”的精神氣,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魄力,十年磨一劍,用技術專業領域磨練出的好“鋼”,為項目工程解圍破網起到了“刀鋒”的作用。 山東沂蒙項目是她真正從事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的第一站,“首戰”就遇到最難辦的篩分拌合系統建設,她回憶說:“初次接觸如此大的工作場面,很是震撼但又無從下手,內心真的很焦慮……”。她是一個要強好勝的人,跟自己較上了勁兒,下定決心“一定做到最好”,每天背起她的“百寶箱”駐扎在施工一線,施工圖紙看不懂就對著施工現場實物看,施工工序不了解就一遍遍虛心請教一線的“老師傅”,一字一句的記錄,一點一滴的積累,從工地回到辦公室,拿出教材和施工手冊,對著圖紙和在網上搜集到的工程案例繼續“充電”。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窗外的“吱吱”蟲鳴、敲擊鍵盤的“噠噠”聲與其相伴成長。 時不我待,破繭成蝶。她精力充沛,求知力強,在沂蒙這塊落后而又艱苦的土地上,一路摸爬滾打,忍受過項目建設初期的艱辛,分享過大壩填筑層層增高、面板滑模日新月異的變化、閘門下閘蓄水后的喜悅,忍受過同事朋友一個個遠去的寂寞,親身經歷過項目竣工收尾的不易……她在這里,找到了適合自己成長的開門鑰匙。她回憶說,“沂蒙這幾年,幾乎是每天出門一身凈,歸來一身泥,每天真的很累,很想放棄,但是我沒有退路,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不會差,這里鍛煉了我,讓我領悟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干一項、愛一項、專一項,她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堅忍不懈的毅力,為公司的多元化發展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出征掛帥獨挑大旗的“穆桂英” “當時我還以為跟我開玩笑呢,畢竟我從沒做過項目負責人。一開始也有點猶豫,自己畢竟沒有‘玩’過這么大的局,心里一點沒底。但后來想想,這又是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是自己喜歡過的那種生活,我還是想去嘗試一下?!被貞浧甬敃r分局領導找她談話的情景,王玲這樣說道。經過再三考慮,最終她還是決定不負分局的期望,奔赴洱源牧場項目點,開始了做項目負責人的日子。 雖然來的時候自信滿滿,但實際工作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輕松。從項目點組建、解決人員吃住問題、到設計施工方案、制定機械配置計劃等,工地上所有事情都需要她統籌安排。當有人問起項目情況時,她總能立刻就流利地回答出來?!绊椖空嫉?64畝地,總建筑面積約為27.14萬平方米,其中建設內容為生活辦公區、生產區、飼草料供應區、糞污處理區、深水井鉆探工程、場區道路……”她表示:只有把項目現場情況摸清楚,保證心中有數,才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在她看來,一個合格的項目負責人不僅要通過自己手上的項目讓公司盈利,更重要的是保證項目質量過關,能得到業主的好評。也正是秉持著這樣的原則,她才能在沒有項目負責人經驗的前提下把項目做好。 談到自己“作為分局的首位女項目經理”的頭銜,她說:“雖然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極具挑戰性,但不論男女,不論在什么崗位上,都要以公司利益為重,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思想觀念,在公司有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當然,我也會努力克服困難,不斷積累經驗,盡快勝任自己的新角色?!?/p> 或許支持她一路走來,在項目負責人的崗位上“摸石頭過河”,磕絆前行的勇氣和力量,正是陪伴她那數年在基層工作中一步一步沉淀下來的寶貴經驗,沉得下氣,靜得下心,認真努力,沒有因施工現場工作單調、繁雜、含金量“不高”而放棄,相反卻把平凡的工作整理得井井有條,做得更好。正如“千淘萬淘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樣,待風沙吹盡,走過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每一步也都是前一步的超越。作為施工現場的“少數”,她用率真、守真、較真,贏得了“多數”的認可,走出了一條閃閃發光的路。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一個農民的孩子,帶著領導的重托,在同事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實力和努力,在洱源這片熱土上獨挑大旗,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使項目建設有條不紊地順利推進。自洱源項目3月26日跑步進場,開工即大干,土石方工程全面展開施工,立馬進入開挖回填施工高峰期。她帶領項目團隊人員以“一天也不懈怠、一天也不耽誤”的勁頭搶時爭速,施工工作面分區流水、24小時不間斷作業,投入機器和設備90余臺,作業人員170余人,單日土石方開挖最大達到2.52萬立方米,確保了各項任務高效推進。經過60天的晝夜鏖戰,清理表土11萬立方米,土方開挖56萬立方米,石方開挖42萬立方米,土石方回填106萬立方米,圓滿完成施工任務,提前35天完成108萬立方米土石方開挖及回填的節點目標,贏得了3月開工后的第一場勝利,得到大理州、洱源縣兩級政府及業主、監理等單位的一致贊揚,并紛紛發來表揚信。 何所謂“天降大任于斯”?唯有砥礪前行,方可攀上事業頂峰!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