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鋪路抓管理,撲下身子做服務 | ||||||
——水電一局營口產業園項目部給民工送上定“薪”丸
| ||||||
“在外打工十幾年了,從沒感受過這么溫馨的工地,項目部想的很周到,上班‘刷臉’,工資按時發,給我們免費發放個人防護用品,提供清潔舒適的生活區,在工地時刻提醒我注意安全,給我們做技術方法指導,讓我感到工地就和家一樣!” 53歲的徐士安是地地道道的營口本地農民工,3月份項目一開工他就來工地干活了,負責工地上的臨時設施制作安裝、還有各種雜活、零活,因為心靈手巧,本領過硬,人送外號“徐大拿”。 產業園建到了家門口,項目由央企承建,安全有保障,收入有保障,“徐大拿”從此過上了踏踏實實上下班,天天回家吃晚飯的幸福的日子。說起來再不用四海奔波住工棚了,大拿的幸福感就止不住的往外冒,這幸福感到位了,責任感更是爆棚,這不,下班時間到了,他還在忙著加固圍擋,工友們路過開他玩笑:“不趕緊回家陪媳婦,這是把工地當家了咋滴?”他笑咪咪的回上一句:“可不是,工地就是咱的家,看見沒?項目部大門上水電一局那幾個大字還是俺們親手貼上去滴哩!” 水電一局營口遼河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部的農民工基本都來自當地,建設家門口的產業園,有著更多參與感與自豪感,他們盼望著產業園的建設推動營口地區的經濟進一步發展,盼望著象水電一局一樣管理完善的央企進駐自己的家鄉,給營口的父老鄉親們帶來更多的優質就業機會。 水電一局做為營口遼河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EPC總承包方,自進場建設以來,積極踐行央企社會責任,時刻將農民工冷暖掛心頭,做到農民工利益無小事,撲下身子為農民工服務,情懷鋪路,積極探索農民工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行“實名制”管理,完善“農民工專用賬戶”,將農民工納入安全技術一體化管理,實現農民工管理“精細化”“一體化”。項目部的精細化管理、貼心式服務模式,贏得了廣大農民工兄弟的一致好評。 實名制管理,解農民工薪資之憂 “身子不要動,眨一下眼睛,好,錄入成功,下一個?!?/p> 這是項目部按照《營口市建設工程項目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以及水電一局關于農民工管理的要求,對所有新進場工人進行實名認證,將人員信息錄入住建實名制系統APP,實行人員動態管理。 農民工進場后,項目部首先收集人員信息登記造冊,按照水電一局農民工管理辦法,及時督促協作隊伍與農民工簽訂合同,然后將個人信息錄入實名制系統,通過實名考勤制度,精準掌握進場人員情況和日常監管,并根據考勤數據制作工資表,實施科學管理,確保農民工工資發放有據可依、有跡可查。 為完善農民工薪資管理,項目部還嚴格遵照水電一局有關規定,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專用賬戶,對工資款與工程款進行區分,每月工程款資金到位后,優先安排發放農民工工資,做到??顚S?,堅決禁止將工資款項挪作他用,并采取工資代發模式,從源頭確保農民工工資得到保障。 剛開始項目部做實名制時,很多工人不理解,覺得很麻煩,直到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他們才真正理解了實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工人們由衷的對項目管理人員豎起了大拇指,說:“最開始時真不習慣,每天進出工地要打卡、人臉識別,還要登記信息。這領到工資才發現,每天‘刷臉’就是咱們的考勤記錄,比原來工頭記錄得更加詳實,上工情況一目了然,咱們只要簽字確認就可以了,而且工資直接由項目發到我們手上,心里踏實多了!” 帶著感情做安全,解農民工安全之憂 項目部安全管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帶著感情做安全。 農民工進場就開始介入式管理,先對農民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根據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制定通俗易懂、切合實際的培訓內容,保證培訓質量,不合格就重新進行培訓,直至考核合格。然后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操作規程學習。 農民工進入工地開始工作后,按照安全管理要求,重點檢查安全規章執行情況:包括是否正確佩戴安全帽、是否佩戴防護手套、是否系好安全帶、以及不準違規用電等等。 萬事開頭難,有些工人不理解現場的嚴格管理,覺得要求過多,嫌麻煩,更有工人帶著抵觸情緒故意違章。面對這樣的情形,項目部安全管理員沒有一味的采用強硬的態度推行管理,而是選擇帶著感情做安全,積極融入農民工群體,利用工人休息的時候,和他們聊聊家常代入安全生產知識、事故案例;在班前會的時候組織觀看各種安全違章事故案例;在作業過程中親手為他們糾正違章行為,并開個玩笑:“師傅,按照項目部規定一次違章處罰50元,您一天的辛苦錢夠違章幾次???”功夫下到了,農民工兄弟也都明白過來,感慨到:“原來這都是為了我們大家的安全,以前在別的工地,老板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的安全只有自己管,你一個人負責我們近百人的安全,也是辛苦,放心吧,以后我們聽你的!” 時間久了,項目安全管理員和農民工都成了好兄弟,再去工地,你笑一笑,他也笑一笑,笑容增多,違章減少,安全管理見實效。 全過程技術服務,解農民工技術之憂 “農民工的事情就是咱們項目部自己的事情,必須做好做實,面對農民工,我們工程部全員都要當施工員?!表椖抗芾韴F隊這樣要求。 由于當地腳手架工人技術水平偏低,面對這種情形,項目部當即進行展開培訓指導,從會議室的理論演示講解,到現場的實際操作指導,項目技術負責人耐心的指導到:“立桿間距1.5米,橫桿間距1.2米,立桿底部必須設墊塊,剪刀撐搭接不小于1米,連墻件要抱柱……” 7-10#附屬樓順利封頂后,迎來了二次結構施工。由于砌筑班都是當地民工,他們的砌筑作業都是“土”做法,項目技術部當即進行1米線服務,面對面指導,在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墻基上,干擺輕集料實心砌塊,先進行試排,再進行砌筑。根據下部結構層的標高,拉通線檢查挑磚皮數,如水平灰縫厚度超過20毫米,用細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漿找平,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孔洞呈水平方向,采用反砌,上、下皮豎縫相互錯開二分之一磚長,輕集料實心砌塊與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咬樓砌筑,安裝線盒部位、轉角部位排磚趕不上整磚的地方用輕集料實心砌塊砌筑……在砌筑現場,技術人員手把手的教,農民工認真的學,很快一面標準墻平地而起。 正是這樣的服務式管理模式,得到了農民工的情感認同,能夠自覺主動服從管理,使得施工方案能夠不折不扣落實到現場,不僅提高了作業人員知識技能水平,還能更好的提升項目管理能力。 加強農民工管理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水電一局營口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部將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農民工管理,真正將“介入式管理、保姆式服務”落到實處,情懷鋪路抓管理,撲下身子做服務,為農民工兄弟送上一枚實實在在的定“薪”丸。 | ||||||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